【114年授課神器】守護者聯盟

授課橘綜合小編
追蹤人數 : 11
  • 一年級
  • 114學年最新教材
  • 每周 2 節
  • 課程時數 : 2小時
學習領域/科目別 公民與社會
核心素養
A 自主行動 /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 溝通互動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 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19項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課程規劃緣由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親密關係中的平等溝通與互動,並且深入探討個體自主性和生活環境中的性別議題。學生將學習如何識別並應對性別歧視、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以及跟蹤騷擾等社會現象,並能夠理解性別平等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課程的設計融合了性別平等教育和法律常識,透過桌遊等互動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深化對性別平權的認知,並積極參與相關議題的討論與實踐。
教學方法或策略
1. 情境導入與討論:課程開始時,通過提問引發學生對性別不平等的討論,並引導學生分享自身生活中遇到的相關經歷。這樣的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後續課程做好準備。
2. 案例分析法:利用具體案例讓學生分析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及跟蹤騷擾的發生原因及其社會影響,並討論解決方案。這有助於學生從實際情境中汲取知識,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
3. 桌遊學習:採用「守護者聯盟」桌遊進行課堂活動,透過遊戲互動讓學生了解並應用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律規範。遊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4. 多元評量:結合口語評量、紙筆評量以及檔案評量等方式,確保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成果能夠被全面評估,並根據學習進度進行相應的回饋與調整。
學習目標
1. 理解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與互動:學生能夠認識並理解親密關係中如何保持個體自主性與合適的互動界線。
2. 同理性別議題與社會現象:學生能夠同理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及跟蹤騷擾等社會問題的發生原因及其影響,並能提出應對措施。
3. 應對性別不平等現象: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識別並積極應對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並能理解我國相關法律對性別平等的規範與保障。
規劃內容
第一節
單元主題 :
親密關係與個體自主性
內容綱要/教學重點 :
1. 個體自主性與需求層次理論:
介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並解釋如何滿足低階需求後,人類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引導學生理解自我成長與個體自主的價值,並討論如何在親密關係中維持個體的獨立性。
2. 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與互動:
定義親密關係並討論其不同類型(家庭、伴侶、朋友等)。
強調在親密關係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互動,並保持相互尊重與界線。
3. 性別不平等現象的引發:
通過學生分享個人經驗,探討生活中常見的性別不平等現象及其原因。
初步引入性別偏見、性別歧視等概念,讓學生開始關注這些議題。
教材附件下載
第二節
單元主題 :
性別不平等與家庭暴力防治
內容綱要/教學重點 :
1. 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
解釋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的概念,並探討這些現象如何在社會中產生性別不平等。
討論性別角色的社會期待,並分析其如何影響人們在生活中的行為與決策。
2. 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與跟蹤騷擾:
討論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和跟蹤騷擾的概念、原因、類型及其對個體的影響。
介紹我國對於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律規範,並解釋如何處理這些情境。
3. 性別平等的法律保障與實踐:
介紹我國政府在性別平等方面的法律規範(如「性別三法」等)。
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性別平等,並強調每個人對性別平等的責任。
教材附件下載
教案內容

教案名稱:守護者聯盟

一、課程規劃緣由

本課程旨在提升技術高中學生對親密關係中的性別平等、溝通互動以及家庭暴力防治的認識。學生將學習如何辨識性別偏見與歧視,並能理解如何運用現行法律來預防與應對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及跟蹤騷擾等社會問題。透過桌遊等互動式學習,學生能夠實際應用學到的知識,並進一步強化性別平等意識與法律素養。

二、學習目標

  1. 理解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與互動:學生能夠認識並理解親密關係中如何保持個體自主性與適當的互動界線。

  2. 同理性別議題與社會現象:學生能夠同理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及跟蹤騷擾的發生原因及其影響,並能提出應對措施。

  3. 應對性別不平等現象: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識別並積極應對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並能理解我國相關法律對性別平等的規範與保障。

三、教學方法與策略

  1. 情境導入法:課程開始時,引導學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性別不平等現象,並透過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 案例分析法:通過分析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及跟蹤騷擾的案例,讓學生了解這些現象的具體情況與法律處理方式。

  3. 桌遊學習法:利用「守護者聯盟」桌遊幫助學生實際理解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律規範,並通過遊戲進一步加深對性別平等的認知。

  4. 多元評量法:結合口語、書面與檔案評量,全面評估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成果。

四、課程結構

第一節課:親密關係中的個體自主性與性別平等
  • 學習重點

    1. 介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強調個體自主性的重要性。

    2. 討論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與互動,並探討如何保持適當的界線。

    3. 引入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的概念,並分享生活中的性別不平等經驗。

  • 教學活動

    1. 問答互動,讓學生反思自身生活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

    2. 小組討論,使用小白板呈現各組對案例的理解與看法。

    3. 播放性別平等教育影片,進一步了解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

第二節課:性別不平等與家庭暴力防治
  • 學習重點

    1. 討論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和性別歧視的根源與影響。

    2. 介紹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及跟蹤騷擾的概念、類型與處遇方式。

    3. 解釋我國性別平等的法律規範,特別是「性別三法」與「跟蹤騷擾防治法」。

  • 教學活動

    1. 分組討論案例,並根據案例提出性別不平等的具體現象。

    2. 撰寫學習單,讓學生深入思考性別平等與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律規範。

第三節課:守護者聯盟桌遊與法規應用
  • 學習重點

    1. 通過桌遊活動,讓學生了解家庭暴力、數位性別暴力和跟蹤騷擾的法律應對方式。

    2. 強化學生對家庭暴力防治法與性別平等法律的理解與應用。

  • 教學活動

    1. 說明守護者聯盟桌遊規則,並讓學生分組進行遊戲。

    2. 進行遊戲後,討論遊戲中涉及的法律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 撰寫回饋單,總結桌遊中學到的知識。

五、評量方式

  1. 口語評量:透過課堂問答與小組討論,了解學生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2. 書面評量:完成學習單與案例分析報告,評估學生對性別平等議題及法律規範的掌握。

  3. 檔案評量: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性別議題,撰寫學習檔案,作為單元學習成果的展示。

六、教學設備與資源

  • 多媒體設備、教學影片、小白板、學習單、案例文本、便利貼、守護者聯盟桌遊。

想要知道更多有關《守護者聯盟》教案的詳細資訊,請洽泰宇業務專員!
對應學群
社會心理 、大眾傳播 、教育 、法政
推薦相關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