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間組織與官方的互動-國家與社會

  • 2021.08.05
  • 作者:授課橘歷史小編
  • 歷史
授課橘歷史小編
追蹤人數 : 6
學習領域/科目別 歷史
情境範疇
題幹

資料一:
李自成在崇禎十三年於河南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並實施後,所過之境,民眾為之歌曰:「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由是遠近欣附,不複目以為賊。」有些地方農民編歌謠說:「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因此出現了「民皆附賊而不附兵,賊有食而兵無食」的局面。

資料二:
中共在沒有重返城市之前,1940 年代的延安就有「闖王戲」的熱潮,毛澤東也警惕黨人不可重蹈所謂農民英雄李自成的覆轍,軍隊占領北京以後,迅速腐敗,均沉淪為不知民間疾苦的特權階級,作威作福,殘民以逞。所以中共重返城市以後,更是以「不做李自成」自誓。



問題一

1. 根據資料一,李自成勢力壯大的原因是?
(A) 提出為民除弊的口號,深獲民心
(B) 歸附政府後,實施改革
(C) 利用天災人禍,打家劫舍
(D) 帶領災民屯墾種植,實現不納糧當差

2. 從資料二敘述來看中共對李自成評價轉變的原因是?
(A) 進入城市後,屠殺官吏民眾
(B) 進入城市後,施政作為不再以民心為主
(C) 李自成在鄉村措施作為不適用於城市
(D) 認為李自成進城稱帝違背了民心
 



參考答案 :
1. (A); 2. (B)
1. (B) 李自成舉兵之後一直未歸附政府,改革是這段時期所發生的
(C) 文中未提「天災人禍」,而且他們未「打家劫舍」,反而廢除當地苛政,造福百姓
(D) 是對農民實現不納糧當差,但沒有帶領農民屯墾種植,而是招募他們為軍。
2. (A) 民眾都是擁護李自成,故不可能被屠殺
(C) 剛好相反,李自成在鄉村樸實苦幹、為民服務的作風,到進入城市後都消失不見了
(D) 稱帝是當時民眾所願,但他的作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搭配學習內容/學習表現 :
歷 Gb-V-2 社會組織與國家的互動
對應泰宇版歷史第二冊 TOPIC2 Chapter2-2「人民、民間組織與官方的互動」P.45 ∼ P.46

歷 1c-IV-2 從多元觀點探究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與意義
試題概念與分析 :
此題為文本閱讀類題型,學生須藉由題幹中的兩段資料,分析李自成在入京稱帝前後執政態度的轉變,並以中共政權對其的評價,理解歷史人物在不同時空背景中的不同面貌。

延伸閱讀材料
推薦相關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