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平權運動-現代國家的形塑

  • 2020.12.25
  • 作者:授課橘歷史小編
  • 歷史
授課橘歷史小編
追蹤人數 : 6
學習領域/科目別 歷史
情境範疇
題幹

資料一:
1987 年客家權益促進會的組成以及《客家風雲雜誌》雜誌的創辦,是客家運動的里程碑。長期以來客家人自認為是弱勢者,而客家文化運動標榜重建客家文化與認同的訴求,卻是和過去「隱形化」或「融入主流文化」作法不同,這多少受到本省人族群意識發展的鼓舞,以及「臺灣民族主義」論述中不夠尊重客家人的刺激。

資料二:
外省人認為自己在臺灣是一個弱勢族群的意識,在1990 年代初期,透過新黨運動的動員而漸漸成形。外省人自覺因為人口比例較少,沒有土地,再加上受到本省人的懷疑與排斥,而產生的政治上、社會文化上以及經濟上的相對弱勢。



問題一

根據上述兩段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1.請問上述兩段資料,所描述族群意識的共同點為何?
(A) 是一種天生存在的自我認同 (B) 是受到不公平待遇下的自覺 
(C) 是戰後臺灣政治發展的動力 (D) 是統獨意識衝突激盪下產物。

2.請問上述客家意識與外省人意識的崛起,與下列何者最有關係?
(A) 民選總統的開放選舉 (B) 兩岸交流的迅速開展
(C) 戒嚴法的終結與廢止 (D) 民進黨的成立與興起。



參考答案 :
1.B;2.D
搭配學習內容/學習表現 :
歷2b-V-3 戰後的社會運動。
對應泰宇版歷史第一冊TOPIC3 Chapter3 2-3 之柒「族群平權運動」p.192

歷2b-V-2 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宗教、族群、種族、性別歷史發展的獨特性與主體性
試題概念與分析 :
講解臺灣族群問題,常會停留在認識哪些族群,但難以談到族群意識,上述學者認為:族群意識並非天生,是一種族群意識到自身受到壓迫下的自覺,依此理論,資料一的客家人意識與資料二的外省人意識,從時間上1987年與1990年,這都是民進黨成立與解嚴後,所造成本省人勢力大增下的產物。

延伸閱讀材料
文章 歷史素養超展開第二期 (配合109上第三次段考)
推薦相關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