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性械鬥-多元族群的形成

  • 2021.10.02
  • 作者:授課橘歷史小編
  • 歷史
授課橘歷史小編
追蹤人數 : 6
學習領域/科目別 歷史
情境範疇 歷 Bb-V-1 早期移民的歷史背景及其影響
題幹

資料一:早期臺灣豪強稱雄,文化落後,家族制度尚未建立,地緣性的械鬥時起。隨著經濟的發達與文教的提倡,臺地的士紳宗族勢力逐漸發揮社會的正面影響力。加上人口移動,臺灣成為中華文化的文治社會,因此以地緣觀念所引起的械鬥,也於1860年代以後絕跡。

資料二:臺灣各區轉為文治社會的時間各有不同,南部在19世紀前,中部在19世紀中葉,北部在咸同年間。若依此,各地區在不同時間上分類械鬥應該消失或轉型,而南部地區文治社會最早建立,閩粵械鬥則持續最久。



問題一

1.請問上述資料一,說明清領時期臺灣社會發展的哪一現象?(複選)
(A)臺灣社會逐漸由移墾社會轉型為內地化
(B)臺灣日益文教化是朝土著化發展的關鍵
(C)內地化的加速發展有助臺灣社會的穩定
(D)地方士紳乃是造成族群械鬥的主要幫兇

2.請問應如理解上述兩段資料?
(A)兩者以不同事件立論,自然觀點不同
(B)兩者都針對相同議題,表達相同看法
(C)兩者使用不同論點,但達到相同結論
(D)兩者用同樣的理論,但表達不同看法



參考答案 :
1. (A)(C) 2. (D)
搭配學習內容/學習表現 :
歷 Bb-V-1 早期移民的歷史背景及其影響
對應泰宇版歷史第一冊 TOPIC1 Chapter2-1「番薯落地爛,枝葉代代湠」P.35 ∼ P.44

歷 1b-IV-2 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試題概念與分析 :
資料一認為:臺灣文治化發展將會減緩械鬥的發生。

資料二認為:臺灣文治化發展並不能減緩械鬥的發生,故兩者針對同一議題,提出不同看法。

延伸閱讀材料
文章 歷史素養試題超展開 VOL.06
推薦相關文章
留言